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收藏家谢春彦谈收藏

发布日期:2016-11-25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341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谢春彦是上海文化界真正的趣人。他年青时留着“隶”字形的胡子,偶以鲁迅自诩,不仅因为他的情怀、对文学的热爱,更因为他冷峻、怒发冲冠的外观跟鲁迅有几分相似。步入老境后的谢春彦表面上似乎和善多了,但锋芒时常显露于他笔下的画作中:老辣、针砭时事,更带点嬉笑怒骂。

谢春彦.jpg

1941年出生的谢春彦在成长期很幸运地一直与民国文人声气相通,他与很多文艺大家交往极多,或师或友,或在师友之间:叶浅予、丰子恺、刘海粟、华君武、贺友直……彼时他还是一个对艺术怀有满腔热忱的毛头小伙,而那些老先生许多恰处于谢春彦现在这般年纪。

以现在的年纪再去谈论过往, 谢春彦俨然成了“补白大王”,口中的掌故逸事说完一桩又一桩,但也免不了感慨世事变迁。他书房墙上悬挂着叶浅予、丰子恺、林风眠、贺友直、张充和等以及和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如高马德、韩羽、陈逸飞等人的作品。谢春彦说,“我没有任何收藏,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的话,那都是一些值得纪念的,情感所系的东西。”

陈逸飞为谢春彦所绘《水乡》油画.jpg

谢春彦最喜欢的是一尊明代的木雕观音像,被他陈列在书房一角的几案上,已有十余年。这并不算书房很显眼的位置,然而平素埋首画案作画,一抬头就能瞥见角落里的这尊观音。这尊木雕观音颜色很深,呈咖啡色,且覆盖一层厚厚的包浆;造型古朴、开脸丰满圆润,双目微闭……更为重要的是,这尊木雕观音据说是林风眠旧藏,“在林风眠家里藏了有几十年了,跟他熟悉的朋友都看到过。”谢春彦说,“林风眠后来离开上海去香港定居时,把它托付给一位朋友,后来又辗转到我朋友手里,朋友知道我喜欢,就送给我了。”

“林风眠有时画那种敦煌风格的人物画,画中人物肤色很深,开脸、眉眼跟这尊观音也很像……”谢春彦说,把它摆放在这里,除了喜欢,有时想偷懒了,想到林风眠先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还坚持自己的艺术,就会很受鼓舞。

韩羽赠给谢春彦女儿的《我屋无鼠》.jpg

谢春彦与叶浅予的缘分,更是长达三十余年,从“文革”后期在朋友的引进下去拜见,一直到前两年还在为叶浅予先生的画展操劳。“我从小就很喜欢叶先生的画,他的作品我最早看到的漫画。他是一个非常性情的大画家,最主要的成就一个是速写,一个是漫画。我喜欢画速写,主要就是受叶先生的影响。”谢春彦说,“叶先生一辈子画速写,速写本子是不离手的,直到去世前一两年,他画得少了。我问他怎么现在不大画速写了,他就跟我讲,画速写当然是很好锻炼绘画技巧的,但有时候也觉得速写对创作可能有点限制。”

谢春彦的书房挂着两张叶浅予的作品,一张是叶浅予画的舞蹈人物速写,他1930年代到印度宣传抗日,画了大量的印度舞蹈速写,此为其中之一。张大千曾临摹过此作。还有一张是他的漫画自画像,巴掌大小,仅寥寥数笔,神形兼备。“他的眼睛画得像电灯泡,发光的,因为叶老师的眼睛是很有神的,尤其是他画速写的时候,就好像老鹰要去抓小鸡。叶老师去世后,我去看望老太太,她跟我说,叶老师的眼睛会发光,一圈一圈像电灯泡,就是我教他这样画的。”

木雕观音像.jpg

除了叶浅予,丰子恺也是谢春彦青年时期的偶像,“我从小就喜欢丰子恺的散文、漫画。”谢春彦二十岁出头时曾满怀热忱地跟朋友去拜访丰子恺,跟他讨教如何画画、作文章。“老先生很好,没有架子,他讲的一句话让我终生受用,他说,画画总要讲究一些画外的意思,绝对不是重复老套。这句话对我很有感触。”

今年辞世的贺友直,比谢春彦年长20余岁,却互相引为知己,谢春彦曾为贺老十多本书作序,书房挂着好几幅贺友直作品,有他的白描作品,有他画齐白石的生平画作,谢春彦在画上题了“心手相印两大匠”。多年前,谢春彦乔迁新居时,贺友直画了一张水墨《杜甫搬家》,他称谢为“夫子”,画面也立意在“夫子”二字,极生动:谢春彦搬着一张明式的凳子,上面乱七八糟堆了厚厚一摞的书。

张充和赠给谢春彦的书法扇面.jpg

画家陈逸飞算谢春彦的同辈人,在陈逸飞生前,二人交往极多。陈逸飞除了画过一些水墨人物画作赠给谢春彦,还曾为他专门绘过一幅最具代表性水乡油画系列。“因为很熟了,我跟他还提过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说,这个画从开始起笔,到最后结束,必须你自己一个人完成。”谢春彦说。画面中,一个摇船女子的背影尤显优雅。“这是我让他改过的,最初他画的是戴了个草帽,蛮像一个老头子的背影。后来我说,逸飞啊,你喜欢画上海女人是吧?我也喜欢看女人的背影,你能不能把摇船者改成女性,后来他就改成这样——虽然朦朦胧胧,但还是能看出是一位绍兴摇船的女子的背影。”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