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发布日期:2016-10-19    来源:中华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172   版权与免责声明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中华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华收藏网总裁 龚经强)


 

收藏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收藏行为具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含义:一是收藏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其内涵是永恒的;二是收藏品作为商品是投资对象,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收藏活动也可被视为商业行为。但不管是精神载体还是投资对象,收藏都离不开大众的鉴定与评估。论文将着重讨论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首先从书画作品分类切入介绍书画收藏,其次概述目前书画作伪方式和如何鉴定,再次谈谈如何对书画价值进行评估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最后将列举两个书画鉴定的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画;收藏;鉴定;评估

                  


    书法绘画统属为书画范畴,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书画独具魅力,其审美价值和投资价值共存的特征,为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所了解。中国字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它的神秘而又亲切、深厚而又直观的文化氛围之中,使收藏者获得一种难以言传的拥有和满足及审美的愉悦,而书画艺术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它有着坚挺上扬的市场价格,正因如此,诱人的收藏热和由此产生的“收藏文化”也就不难为人所理解。

 

一、书画的收藏

 

(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

按书画艺术家主要艺术活动年代不同,我国书画作品可分为三大类,即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在书画艺术史上,众多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尤其是当今,全国从事书画创作的人数达几百万之众,大量书画作品不断推向市场。面对众多的书画作品,我们应该了解其特点,做好收藏定位。

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

古代书画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古代书画精品,都经过历史检验,深受收藏家欢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从近几十年的价格走势看,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价格始终保持上升态势。从近几年书画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古代书画板块不缺资金,不缺竞争者,所缺的是精品。判断古代书画真伪需要较高的鉴赏水平,收藏时应请有经验的收藏家或专家“掌眼”。初入书画收藏市场或者资金较少的收藏爱好者,不宜投资古代书画。

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

近现代书画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期间,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我国近现代书画界名家辈出,姿彩纷呈,涌现出虚谷、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众多名家大师,他们在绘画理念和技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一页。从美术史角度看,他们的地位已经确立,收藏者对他们认可度也很高。其中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艺术性与经济价值被捧至臻峰,价格直线上升,甚至部分作品价格超过古代书画。当然,他们中间还有一些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其作品价格不高,上升空间还较大。同时,许多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更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收藏机会[1]

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

当代书画主要是指书画创作者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作的作品。这些创作者的年龄主要在30岁到80岁,多数为各级美术家协会或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年龄上,可分为老、中、青三代。老一代艺术家如吴冠中、白雪石、娄师白、崔子范、张仃、王学仲、韩美林等,他们基本上一生潜心于书画艺术创作,致力于探索有自我特色的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基本得到公众认可。其中少数人的作品价位较高,但多数人因其艺术创作不以取悦市场为目标,作品的价格与其艺术成就极不相称,后期价位将呈稳步上升趋势,升值空间较大。中年艺术家的年龄在50岁到70岁,人数较多,是当代书画界的中坚力量。他们处于精力旺盛、艺术风格逐步成熟的阶段,其中不乏真才实学、艺术造诣较高的艺术家,如李乃蔚、贺成、党禺等,他们作品价格不高,收藏者可留意从这批书画艺术家中发掘黑马。50岁以下的青年书画创作者,是当代书画界中人数最多、精力最旺盛、成分最为复杂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将默默无闻,被市场淘汰;少部分人通过潜心研究书画艺术、不断学习提高,可能会被市场认可,或成为名家大师。目前,他们的作品价格较低,成交活跃,收藏投资的风险也较大。

 

(二)收藏的注意事项

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为书画收藏者提供了更多的收藏机会,相应地风险也增大了。所以,在购买书画中决不能掉以轻心。

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

    市场上许多书画作品都有鉴定证书,以证明该作品的真实性。收藏时要注意,首先鉴定证书有真有假,其次是仿作也可能有鉴定证书。最有效的方法是先看书画作品质量,再核实证书真假,并判断证书出具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现在经常有不良鉴定机构出具虚假证书,将仿作定为原作。

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

    近几年出现了以出版物为证,达到以假乱真的现象。作伪者利用藏家相信出版物的心理,先将仿制的书画作品和真作一起交给出版社出版画册,也有作伪者造出一批伪作后直接印刷画册,然后以出版物为证售卖伪作。这种造假方式隐蔽,仅以出版物和作品对照是难以识破伪作的,需要核查出版机构的真伪、判断其权威性、对比同类出版物等方式来鉴别[2]

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

    收藏界普遍认为“黄胄之后无大师”,当代书画中常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平尺的作品,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一般讲,在世的书画家作品价格不会太高,因其在艺术史上的定位不明确,同时还在不断地创作。总之,收藏者应牢记收藏不能跟风,要自主收藏、理性地收藏,才能在众多书画创作者中去发现黑马。

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

    书画家一生创作的作品可能很多,但真正的精品却不多,尤其是大幅作品更难出精品。现行收藏界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偏重于以作品尺寸论价格,贪大不求精。真正的收藏家更注重书画作品质量,收藏精品,以获得更好的精神享受,增值空间也会更大。

 

二、书画的鉴定

(一)造假方式

    在书画鉴定方面,为了辨别作品真伪,首先要了解的是如何造假。现今伪作中,既有传统的作伪手法,也有用现代科技的作伪手法,使作伪规模和仿真水平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现行作伪手法主要有六类:

1.完全作伪

    主要手法有临、摹、仿、造。临是对照原作临写,对临虽然比较灵活,但作伪者造型能力会与原作者有差距,经常露出临写者自己的风格。摹写容易得形似,但画面会显得呆滞。仿是没有蓝本,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和构图,自由创作而成。造就是凭空伪造,根据需要写上一位名家款识,现行常见到岳飞、文天祥、海瑞、齐白石、启功等名款,也有伪造非名家的古画。

2.改头换面

    将书画作品原有的旧裱保留,只将画心换成伪本嵌装进去;或者是名家书画作品破残不能装裱复原,但落款还完好时,找来时代、风格、纸绢颜色等相近的一般书画作品,将名家的题款接上;也有将一般书画作品的款识去掉,加上名家款识。识别这类作品首先要看作品是否有裁剪迹象,画面与款识的用墨是否一致等。

3.偷梁换柱

作伪者利用书画作品的外包装或部分书画原作,仿制书画作品原件中的部分内容,如扇面拆换、册页拆换等。其中扇面拆换是将扇骨拆下,换上作伪的扇面;册页拆换是将册页中的部分画作拆下,换上伪作,组成一套,同时还可将拆下的真迹装配在另一册页中,组成另一套。

 

 

4.新画做旧

    主要是用古纸仿作、茶水做旧、虫蛀鼠咬等方法仿制古画。颜色是判断书画作品年代的依据之一,仿制者常选择古纸古墨仿造古书画作品。茶水做旧是用隔夜浓茶刷纸,画好后再用烟熏或放置潮湿处让其发霉,以仿制出各个年代画作的颜色。虫蛀鼠咬是将仿造的画作放入有虫的稻谷、麦面之中,因为裱画时要使用糨糊粘贴,容易被虫类老鼠吃咬,使画面有年代久远之感。

5.投影作伪

    利用投影机投射原作影像到宣纸上,再按投射的影像来描绘。这类伪作仿真度较高,辨识较难[3]。因在描绘时容易出现笔误,且行笔较慢,鉴别时需要参考书画家的原作,从画面细节上来判断。

6.印刷作伪

利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和印制设备,将名家作品复制后,将复制品当原作卖。这类复制品缺少原作的笔触感,画面没有水墨气,宣纸上会有油墨反光,仔细辨识不难发现破绽。

 

(二)鉴定方式

从作伪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将被作伪者的笔墨,包括它的粗或细、徐或疾、松秀或刚劲等等的外部特征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其内涵的韵味则是很难达到一模一样,因此,笔法的优劣是衡量书画艺术水平高下的最重要准绳。鉴定书画的真伪是非,必然先从笔法入手。

笔法的时代风格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民风习俗都有密切联系。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时代的书画家们,均自觉不自觉地受时代风尚的影响。但在相同的时代的背景下,不同书画家的作品特征都不完全相同,都有自己的个性。

但书画鉴定中辅助依据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其中,款识和印章的鉴别是很重要的环节。如隋唐以前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作者的题款,如果有,多是后人加上去的。在印章方面,宋代以前多用铜章,也有象牙或牛角章,明代开始用石头刻章。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书法家的题款特点各有不同。以岭南书画家为例,清代中期谢兰生的书法署名总是“谢兰生”,而画画则爱用“里甫”[4]

其次,对书画鉴藏者题记的鉴别也非常有用。如李公麟的《五马图》卷,本无李氏名款与印记,但画幅本身和尾纸上都有黄庭坚的题跋,表明此图是李氏的真迹。通常而言,凡题跋确是真的,不是伪配,而跋者与作者确有密切联系且长于书画鉴赏,基本上就可以肯定作品的可信性。收藏印,在官家内府收藏的书画上最早可见到唐代的“贞观”印,宋徽宗时有特别固定的“宣和七玺”套印等,这些都为我们鉴别真伪提供了参考。

最后,就是对纸绢质料和装潢的鉴别。据古书记载,东晋王羲之父子的书法真迹,用的多是会稽竖纹竹纸。但流传至今的唐代以前书画名迹纸本真迹极少,大都是唐代或唐以后的摹本,这些作品以麻纸为主。自唐以后书法多用宣纸,明清时期的宣纸更加精良,特别是金花笺,文徽明等吴门画派及“画中九友”都用这种金花笺作画。

总之,鉴定书画需要深厚的基本功,一要掌握历史断代年号和文化大事,熟记历代著名书画家的名字号及生平、艺术风格等;二是要掌握鉴定书画的基本要领,专心致志地细观微察。风格、款识、印章、题跋、装裱、用料、墨色等一项也不可忽视。只有全面观察,综合思考,才能做到泾渭分明,准确识别书画作品。

 

三、书画的评估

 

(一)评估方法

在鉴定书画的真伪后,实现书画的流通还需建立在书画的价值之上。书画评估就是分析作品的优劣、发现书画的价值,在商品货币关系下,估计书画的货币价值。按照不同书画类型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评估:

1.按质地论价

    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都有上、中及下品之分,作品完整没有破损、清洁如新,透光看时没有粘贴托衬的为上品;作品有贴衬,但作品完整,不影响原作的风采神韵的为中品;若作品是零片拼成,背后满是贴衬,又有新补的绢或纸,又可见重新的补描,则为下品。另纸本优于绢本,绫本最下。

2.按内容论价

    书法作品中以正书的价格最高,绘画作品以山水为上品,人物次之,花鸟竹石又次之,走兽虫鱼最次。

3.按作品的尺幅论价

    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立轴高于横轴[5]。立轴以高5尺,宽2尺为宜,太大或太小均不值钱,横幅以5尺以内、横披以5尺以外为宜,手卷以10尺以外为合格,越长价值越高,册页、屏条应为双数,单数为失群,册页以8开为足数,且越多越好,屏条以4面为起码数,16面为终码数,太多则无法悬挂。

4.按款识论价

字画落款分上款与下款,上款是接受字画方的字号、称谓,下款是书写者的名字、时间、地点,也有附带写上作者年龄、籍贯的,实际买卖中以无上款的作品为佳,一般来讲,书画作品题字越多越好,一行字称为一炷香,名人的题跋称之为帮手,更能提高作品之价值。另外,书画著录、收藏、印鉴等,对提高作品本身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

 

(二)我国书画评估机构现状

当前,中国书画鉴定评估行业乱象丛生,秩序混乱,甚至成为书画市场发展完善的“绊脚石”,例如个别专家为人“掌眼儿”,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牟取暴利。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虚假鉴定书画利益链条,在高额鉴定费下,地摊货变宝贝,赝品随意改朝换代现象普遍。纵观书画评估鉴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目前国内对书画的评估鉴定仍以基于个人主观经验专家鉴定法为主,例如目测、手感等,此法的鉴定要点大多难以准确描述和科学界定。实际上,国内已有鉴定机构采用成分分析法、脱玻化结构分析法、锈蚀层衍射法、微观观测法等科技手段对书画的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及内部结构进行检测,通过建立比对数据库来进行书画真赝鉴定。就行业而言,科学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有助于排除赝品,但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和规范程序的直接结果是书画鉴定行业监管缺位,无规章制度可循,发展良莠不齐、乱象丛生。

2.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评估鉴定机构或评估鉴定专家,都应是具有规定的资质和通过相关审核程序认定的,具体包括准入标准、程序、从业人员资格。但我国书画市场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书画鉴定评估相关法律法规至今尚未出台。书画鉴定评估行业滞后现状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书画收藏、投资、消费的现状[6]。部分文博单位、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面向社会从事鉴定评估并出具证书,一些个人也以鉴定评估专家的身份为公众评估鉴定并收取费用,甚至出具个人署名的鉴定证书,其中不乏盲目追求钱财的行为,但却没有相应的监管、责任追究和退出机制。

3.书画鉴定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评估鉴定机构、鉴定专家面向社会提供有偿评估鉴定服务,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对评估鉴定结论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但我国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例如,专家与卖家勾结,将赝品卖给善意第三方,如证据确凿,具备商业欺诈罪的基本要件,但很难确定证据。即使有证据,鉴定评估专家可用“水平有限、不存在主观故意”为理由推脱责任。

由此可见,书画鉴定评估行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专家的职业资格和职业道德因素,也有管理机制欠缺和法制建设之后的因素。对此,亟需政府部门综合考虑,不断完善机制、加强法制。

 

四、书画鉴定与评估案例

 

(一)张宏《华子冈图》

明代画家张宏喜好在游历中作画,常在画中描绘大江南北的著名景点。他在写生创作真山真水之时,偶尔也会作一些抒发性情的题材,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则借诗词来抒情。张宏《华子冈图》.png

明代的吴门画派提倡以真景山水入画,在真山真水中加入文人气息,使得山水画更贴近自然。张宏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则开始着手从文人画法式内部进行调整,将文人画对内的笔墨拓展变成对外的笔墨。在继承了文人画笔墨的同时,进一步地拓宽了文人画的创作空间,使文人画向更高阶段发展。

张宏曾以古诗词作画,用画来表达诗意,他那种不拘泥于传统文人笔墨,师法自然的写景思维也从他的《华子冈图》中反映出来。他此处所描绘的,乃是王维寄友人诗意中的情景。在诗中,王维记述了他夜登华子冈的景况。张宏依自己对王维诗词的理解而画成此卷,仿佛他也亲历了当时之景一般:眼观王维登上了华子冈,同时也听到了冈下村中传来的人语声。在张宏的笔下,景中的山冈与树木都位于极真实的空间中,且看起来朦朦胧胧,仿佛是在月光之下一般。此一营造法颇能表现王维书信中的诗意感,以及诗中对景物的生动描述。张宏将王维诗中的景物一一具象化,巨细靡遗,乃至于视线难以到达的冈下村人夜捣香粳,以及深巷犬吠之类的细节等,也都在描绘之中。这种不脱原来字句,据实表现的画法,是对文人画表现形式的一次升华,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由于张宏在文人画中加入了栩栩如生的写实画法,使晚明的文人画为后世所推崇。美国学者高居翰还著书颂扬以张宏为首的晚明画家,称其为“山外之山”。

《华子冈图》作于公元1625年,作者:明代画家张宏,定级:一级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学者对此图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称其为:不输《富春山居图》,可见此图的艺术价值之高。

 

(二)赵少昂花鸟画作品

 赵少昂花鸟画作品.png

赵少昂第一代的领军人物,在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中,司徒奇、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岭南五老”。如今,虽然五老均不在世,振兴岭南画派的光辉岁月似乎已然成为历史;但他们的作品,却得到市场的逐步认可。

赵少昂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题材的绘画中,以花鸟画为精,(见图)赵少昂 花鸟四条屏庚寅(1950)所作,赵少昂的花鸟画成就最为显著,所作题材广泛,风格之鲜明可谓是前无古人,他所追求的其花鸟画生机灵动,逼肖传神,已经在他笔下的自然景物中展露无遗,充分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笔墨奇肆,布局通灵、寄妙理与豪放,寄新奇于平淡,雄秀双至,意趣动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海内外,成为当代“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

赵少昂的作品继承和发扬“岭南画派”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和“融汇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早期画风着重于写生的真实感,勾线、着色甚为洒脱工致;晚年则“老而愈妙”,由博反约,强调神韵而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见其精细之处;题材以岭南风物与风俗人情为多,注重对物象的仔细观察和对大自然生机活力的把握,艺术为中国现代花鸟画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

而对于市场的前景来讲,总体来看,赵少昂的作品没有经过市场大肆炒作,表现平稳。目前赵少昂的精品画作价格较为稳定有序,与同时期画家画价上下浮动空间巨大不同,未来将在良性循环中稳步上升。实际上,随着买家越来越成熟,拥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赵少昂书画,价格会越来越高一般估价每平尺30万左右。相信随着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喜欢的人肯定越来越多,未来的价格势必也会上涨。

 

五、结束语

 

在书画收藏逐渐兴起的时代,书画鉴定与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是我国书画市场从量大走向质优,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幼稚走向成熟,持续繁荣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中国书画评估鉴定存在的问题日久年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些问题也绝非一朝一夕,应当纲举目张,在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立法和执法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书画鉴定评估准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最终变绊脚石为基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孟云飞.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42.

[2] 罗邦泰.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因素和升值可能[J]. 美术观察,2001(13):25-26.

[3] 陈洁.书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思考[J]. 文艺生活旬刊,2015(6):35-37.

[4] 单泽仁.决定书画价格的六大因素[J]. 中国信用卡,2008(16):14-18.

[5] 陈文轩.书画艺术品如何评估与收藏[N]. 燕赵晚报,2008-09-01(3).

[6] 王长勇.对我国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定位及市场价值因素分析[J]. 设计艺术,2011(69):46-47.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