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石市场遇寒冬 趁此捡漏好机会
近日,具有国际翡翠风向标之称的缅甸公盘——缅甸第53届玉石珠宝交易会在缅甸内比都闭幕。据悉,该届交易会举办期间,总交易金额合计5.3349亿欧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公盘成交金额合计9.49亿欧元,相比之下,今年下跌了近五成。主办单位分析称,今年中国大陆商家参与和出手者的减少,是导致成交量大跌的原因。
参盘中商锐减
据了解,国内约90%以上的翡翠毛料是从缅甸进口的,其中公盘竞投部分占全年进口量的80%.本届公盘共吸引了来自缅甸、中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及泰国的1424家珠宝公司和3382名商人参加交易,其中中国商人为1942人,在近几年里参加人数最少。
广州市一珠宝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受经济环境影响,国内翡翠珠宝市场淘汰了很多扛不住“寒冬”的商家,珠宝商不会再拿那么多钱去参与缅甸公盘拍卖,因为参加拍卖还是比较有风险的。她从行业内了解到,今年缅甸公盘高价位、质量好的货品,老行家们还是会去买,而且购买到的货还不错。她估计,今年参与公盘的人减少,减少的主要是那些靠游资投资、炒作的商家。
参加此届交易会的一名国内玉商认为,今年公盘翡翠毛料价格相比去年有所下降,回归理性,基本上标价和毛料本身质量相符。“不像去年,水分大,标价与毛料本身差距很大。”据悉,缅甸玉石的出口额这两年出现持续下滑,而这一届缅甸公盘的成交额相比上一届又大幅减少,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官方公布的是现场竞拍成交额,但到真正提货时,按往年经验,还会有一部分人毁约,也就是说实际成交额还会再打些折扣。
翡翠跌幅最大
国内珠宝玉石市场调整,消费和成交双低,挤出了很多珠宝商。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一家大型珠宝企业已悄然隐退出珠宝业,将市场重点、公司主业转向其他业务板块。
国内珠宝零售业步入“寒冬期”已获得业内共识,几家国内知名珠宝上市公司的财报均预告了“寒冬”的到来。有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金银珠宝类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22%,降幅相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4.1个百分点,位于下滑品类的榜首。
有业内人士指出,珠宝玉石市场不好,又以翡翠最为低迷。原因之一是前些年翡翠被市场炒作,价格高企,现在市场行情不好,翡翠更是让人望而生畏;二是翡翠只在中国市场较受欢迎,在国际市场流通性不高,故目前很多人转向购买其他珠宝品类。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99% 的人都不知道:玩收藏的套路!
-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书画艺术——当代人守住财富的“新密码”
- 3亿汝窑洗子惊世成交:一场没有硝价的文明争夺战,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 一场资本与文明的合谋:艺术品市场正在悄悄改写财富游戏的底层逻辑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全民收藏的今天,古玩市场还有“漏“可捡吗?你知道怎么捡吗?
- 藏得住,才值钱:真正会涨的藏品,往往看起来不起眼
- 鉴别真假蛤蜊光:看这篇就够了!
- 未来瓷器收藏市场:哪些瓷器品类将脱颖而出?
- 成功人士为何都钟爱收藏?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有三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