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鲁迅谈连环画

发布日期:2016-09-08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12   版权与免责声明

着名画家贺友直的去世,让人们再次对连环画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产生了浓厚兴趣,再次注意到20世纪的“连环画热”。而回顾这段历史,不得不提到文学家鲁迅的推介之功。

克劳德·莫奈 欧仁·马塞尔 漫画.jpg

克劳德·莫奈 欧仁·马塞尔 漫画

23.9×13.6cm 1855-1856

克劳德·莫奈 奥古斯特 漫画.jpg

克劳德·莫奈 奥古斯特 漫画

28.4×17.6cm 1859

“连环图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产生不出弗罗培尔(福楼拜)来,但却以为可以产生出密开朗该罗(米开朗基罗)、达文希(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鲁迅是为连环画挺身而出,并给予严正辩护的第一人。他在两次论战中,为连环画指出发展方向。

连环画出版社创建者、原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姜维朴曾编纂一本名为《鲁迅论连环画》的小书,收录了鲁迅关于连环画讨论的13篇重要文献以及现代着名出版人赵家璧的文章《鲁迅与连环图画》,从中可以梳理出一条鲁迅围绕着连环画的论争线索,也可看出鲁迅推动连环画发展的远见与卓识。

19033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在这之前20多天(28日),鲁迅给《大众文艺》写了第一篇题为《文艺的大众化》的文章。他提出:“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这为该组织后来重视连环画创作埋下了思想的伏笔。

左联正式提出利用和改造连环图画是在1932年的425日。当日,左联刊物《文学》创刊,以《上海战争与战争文学》专号同读者见面,一共3篇长文中有2篇提到连环图画,即洛扬(冯雪峰)和史铁儿(瞿秋白)写的文章。后者对连环画的价值说得很具体:“普洛文艺所要写的东西应当是旧式体裁的故事小说、歌曲小调、歌剧和对话剧等,因为识字人数极端稀少,还应当运用连环图画这一形式。”

克劳德·莫奈 儒勒·迪迪埃(“蝴蝶人”).jpg

克劳德·莫奈 儒勒·迪迪埃(“蝴蝶人”)

漫画 61.6×43.6cm 1858

当时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文化上的“围剿”和反“围剿”斗争也进入了白刃战的阶段。当年7月号的《现代》刊物上,该刊编辑杜衡,以“苏汶”的名字撰文嘲讽说:“他们鉴于现在劳动者没有东西看,在那里看陈旧的充满了封建气味的(这就是说有害的)连环图画和唱本,于是他们就要求作家写一些有利的连环图画和唱本给劳动者看……这样低级的形式还产生得出好作品吗?确实,连环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产生不出弗洛培儿来的……”他还表示:“终于文学不再是文学,变成连环图画之类,而作者不再是作家,变成煽动家之类。”

此后,鲁迅将自己1010日写成的文章《论“第三种人”》直接寄给苏汶,希望在《现代》公开发表。他在文章中说:“连环图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产生不出弗罗培尔来,但却以为可以产生出密开朗该罗、达文希那样伟大的画手。”

1025日,鲁迅再次撰写回应文章《“连环图画”辩护》,卫护这一通俗文艺的坚定而明朗的态度仅从题目便可一知。在文中,他引用中外古今的许多实例证明了“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从而驳斥了连环图画不是艺术的论调。

克劳德·莫奈 莱昂·曼琼 漫画.jpg

克劳德·莫奈 莱昂·曼琼 漫画

61.2×45.2cm 1858

鲁迅为连环图画赢得了声望和地位,并且满怀激情地指出:对于连环画家的创作,“大众是要看的,大众是感激的”。

苏汶对连环图画的全盘否定,还遭到其他左翼作家的反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盾。

茅盾曾在《文学月报》发表题为《连环图画小说》的文章,肯定了这种当时也称为“小人书”的连环图画“也是最厉害最普遍的‘民众教育’工具”。他认为:“这一种形式,如果很巧妙地利用起来,一定能够称为大众文艺最有力的作品。无论在那图画方面,在那文字方面(记好!这说明部分就是独立的小说),都可以演进称为艺术品,而且不妨说,比之德国的连环版画还要好些。”

在现实生活中,茅盾也的确看到了连环画颇受民众喜爱。此文中有生动描述:“小书的价格往往只有一付大饼油条钱,无怪乎贫穷的黄包车夫亦会在喘气休息时,从座垫下抽出一本,生吞活剥,有滋有味地翻看起来……上海街头巷尾像步哨似地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虽说是书摊,实在是两块靠在墙上的特制木板,贴膏药似地密排着各种名目版式一样的小书。谁花了两个铜子,就可以坐在那条凳上看那摊上的小人书……”

鲁迅关于连环画的第二次论争发生于1934年的春夏之交,论争双方都是“左联”中人,主要围绕着如何利用旧连环图画的形式创作新连环图画的问题而展开。

克劳德·莫奈 抽一支大雪茄的男人.jpg

克劳德·莫奈 抽一支大雪茄的男人

漫画 59.8×38.5cm

当年324日,魏猛克在《申报》的《自由谈》发表《“旧皮囊不能装新酒”》,此文交待:“一二位真肯为大众教育着想的作家,由文字而注意到美术上的这‘连环图画’,想要提倡一种改良‘连环图画’的运动了。这实在是可喜的。但也有人提出异议,以为‘旧皮囊不能装新酒’,应该重新创作一种美术上的新工具。”

419日,魏猛克在《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上发表《采用与模仿》的文章,将鲁迅的一段话直接引用在他的文章中。鲁迅说:“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便是投降,那时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为一谈了……”

5天以后,《动向》编者聂钳弩用耳耶笔名写了一篇《新形式的探求与旧形式的采用》向魏猛克交锋,说:“猛克先生不俨然成了旧艺术形式的辩护士吗?”他主张:“要艺术大众化,只有一条路,就是新形式的探求。新形式的探求才是艺术大众化的根本动力。”他还针对魏文中引用“某先生”(即鲁迅)的话加以嘲笑。他说:“正因为立体派、达达派、未来派无法了解,我们还必须探求有法了解、容易了解的新形式而不能只是模仿已有定评的来路货。”这里所谓的“来路货”,暗指鲁迅支持移植的麦绥莱勒和坷勒惠支等外国作品。

此后的半个月里,《动向》陆续刊出了30篇论争文章。54日,鲁迅用常庚的笔名在《动向》上发表《论“旧形式的采用”》,在文中说:“现在社会上流行连环图画,即因为它有流行的可能,且有流行的必要,着眼于此,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艺术家正确的任务。”如何定义“前进艺术家”,实在是个复杂的问题,但说“连环图画有流行的可能与必要”,就是有远见的论断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