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德化窑大量出口欧洲 风靡一时

发布日期:2016-09-01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19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德化窑始于唐,宋代与其他闽系窑口一样烧制青白釉器,但因为工艺及市场等限制因素,这个时候的德化窑并不出彩。元代时德化窑开始烧制一种“类白釉”器,胎体厚重,釉面晶莹剔透,质感强。元代时马可·波罗到达福建,专门考察中国瓷器的烧制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窑口就是德化窑,并通过马可·波罗将德化窑的瓷器及烧制技术带返欧洲,由此开创了欧洲试烧瓷器的历史。因此,德化窑瓷器在欧洲享有盛名,被称为“中国白”。

明 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jpg

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

德化白釉器在明代中期达到顶峰,此时德化烧制的白釉器釉层肥厚,呈牙黄色,俗称“象牙白”,釉面质感极强,且无论胎体多厚,均能透光,温润含蓄,如冰似玉。此时德化窑烧制的茶具、餐具大量出口欧洲,且有不少欧洲贵族专门定制德化窑的白釉器,然后交由意大利、德国、英国、荷兰等地的工厂进行二次彩绘。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德化白瓷。

美国学者甘淑美撰文称,实证显示西班牙人早在1690年代就参与中国陶瓷到新世界的贸易,如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器。除了上千块景德镇康熙年制外销青花瓷片外,今北美西北海岸也发现了一些德化白瓷片。

清20世纪初 德化白瓷文殊普贤坐像 (一对).jpg

20世纪初 德化白瓷文殊普贤坐像(一对)

德化历代瓷工艺人们以白瓷独特的胎釉质感为底蕴,通过形形色色的造型式样,塑造了一批神仙人物雕塑造像等艺术品,把德化窑瓷雕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

明末清初以来,德化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晚清以后,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的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更让德化陶瓷重新走上了辉煌之路。

清代中期以后德化窑逐渐没落,此时德化窑白釉器釉面普遍发灰,缺乏质感,失去灵气,仅偶尔出现一些构思巧妙、制作精良的文房用具。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