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追古不泥古的香器陶艺师——杨成

发布日期:2016-08-16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47   版权与免责声明

明人徐㶿云:“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香温茶熟,是古今爱茶人优雅生活方式的标志。一缕香,一盏茶,一卷书,陶冶性情,独抒性灵。

香器,因香而生,因茶而美。如同美器配佳茗,不同类型的香品,需要借助合适的香炉来表达。一方茶席上,或博山,或鼎炉,或卧炉,或手炉,或薰炉……不论何种形制、材质,都是空灵温馨的存在。它们默立一角,随着炉火渐爇,香烟嫋嫋飘起,涤去了尘烦,刊落了铅华,留下空明与澄净。

陶艺师的香器.jpg

这样的体验如涓涓细流,不断洗刷着杨成的心灵,让他可以用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去感知思索香与茶的微妙关系。这位年轻工艺师手上诞生的香器,体现了恣肆灵感和细腻心思的碰撞交融。虽为燃火薰烟之用,却无“烟火(气)”之相——儒士风雅与隐者孤高兼具。

追古却不泥古

从器型上看,杨成的香器作品往往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在它们身上可以找到历代经典香器的影子。

譬如,杨成的一件得意之作,仿哥窑三足贯耳香炉,周身参差错杂的“百圾碎”开片,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如同邂逅一位久违的故友。饱满的弧线,向外微张的双耳,充满了张力,加之肥厚莹润的釉层,显得庄重沉稳。若将其置于茶席,顿生浓重的仪式感。米黄的釉色,内敛宁静,不羁的开片,却流淌着自然的韵律,静中寓动,动中寓静。

像这样的仿古器型在他的作品中几乎俯拾皆是。在创作时,在他的脑海中都一定会有一个古代经典的原型。他认为,无论在何时,香器都是庄重的器物,都必须要有出处,因为它们是“经典的、绝美的”,这是一种“对原型之器型的认可及对古典的精神传承”,或者说,是“一种虔诚的崇拜”。

陶艺师的香器1.jpg

青瓷鬲式薰炉

为什么它们能给人带来如此绝美的感觉?杨成总是带着这个问题,试着去观察、提炼,力求用简单的线条、概括的形体,“去表达它最值得表达的一面”。“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与融合,香器的土壤是5000年的文化积淀。”他说。

尽管古器是杨成的灵感之源,但是他追古却不泥古。“追古是我对古器的喜爱,这种喜爱不仅仅是对形的喜爱,更是对文化的崇拜,不泥古是在创作时不只是一味地对古器进行模仿复制。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就算做得再像也只是一副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样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

基于这样的创作原则,在每一件作品最终定型时,他会根据综合自己对器型的理解、对后期烧成色彩表现的想象及现代审美的需求,对器具稍作改动。同时,在技术层面上,他也将古法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让作品不失庄重又具时代气息,“带上自己的气质”。

陶艺师的香器2.jpg

文化的交织、器与形的呼应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多元化触碰。

“反差”的生命力

学院派出身的杨成,血液中有着年轻人勇于突破陈规、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他在尽可能保证原有器型的基础上,大胆地使用复合泥料,使人在视觉和质感上造成强烈的反差,并巧妙地运用传统雕刻技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在他看来,“陶瓷”二字,既有陶也有瓷,既能分开也能完美地结合,“陶泥黑,瓷泥白,如同一阴一阳,一天一地,日月交替”,然后置于柴窑烧制,“以最自然的方式去表达最自然的感觉”

如青瓷鬲式薰炉,以新石器时代的炊器陶鬲为原型,宽直的颈,圆润的腹,矮化的三足,既保持了端庄,又不失灵动。它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半球形的炉盖。土黄色的陶泥,雕绘成朵朵祥云,使整器显得气韵生动,于细节处见雕刻的功力。缕缕香烟,从“祥云”的孔隙中袅袅而出,氤氲之中,轻灵曼妙。

再如杨成的一组想粉瓶作品,褐色的瓶盖与锈黄的瓶身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反差。在质感上,瓷泥为身,拉坯成形,不假任何修饰,以细腻体现粗狂;陶泥为盖,盖上飞动的祥云纹,以粗狂表达细腻。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与质感,在同一件器具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反差让作品变得更有层次感、更有生命力。“不仅仅局限于器具本身,是自然与自然之间的一次美丽的邂逅。土为质、水化行、木其中、火灼之、金做屏,在反复的使用中,香器就像一个小小的乾坤世界,五行轮回,生生不息。”他说。

陶艺师的香器3.jpg

一方茶席,茶为君,香为臣,“两相为用,缺一不可”。

香、茶与人的对话

“书卷气”,这个词如果用来形容杨成的作品再合适不过的了。自幼爱好美术的杨成,自学生时代起,对美术的学习从未止步过。而且,他是扬州人,那里自古盛产文人骚客,文化底蕴深厚,长期的耳濡目染,熏陶了他的艺术气质。

他始终认为,香器的实用性是最重要的。“创作一件香器,应先了解的香的种类,再了解焚香的方法,这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因为它首先是使用器,给使用者带来的是一种良好的使用体验感,香的形制决定了它的构造与形式。有了实用性之后,再去考虑它美学性。”

陶艺师的香器4.jpg

在尽可能保证原有器型的基础上,杨成大胆地使用复合泥料。

一方茶席,茶为君,香为臣,香与茶互为表里,“两相为用,缺一不可”(徐语)。在杨成眼里,香器在茶席或饮茶过程中发挥到的作用是:“文化的交织、器与形的呼应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多元化触碰。”

如何构建香、茶与人之间的对话?

“先体验、再交流、后感悟。”杨成说,“体验香与茶的质朴、香与人的宁静和香、茶、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交流香与茶的历史文化、香与人的沉静灵动和香、茶、人三者之间的源远流长,感悟香与茶的自然变幻、感悟香与人的自然顿悟和香、茶、人三者的自然融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