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怎么用古玉行骗
古玉收藏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被骗也是收藏者必定会经历的。尤其是刚入行的新人,定要切忌以下提到的四点,这都是常用的骗子手段。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具体的事例,看看骗子们是怎么用古玉行骗的。
一曰见钱眼开型。有位广州的藏友,商场得意,转向收藏界开拓发财路。对收藏一无所知的他却独爱红山玉器,C龙、玉猪龙、太阳神,最大的高达1.5米,重量上百斤,自称手中有宝贝几百件,甚至专门买来一套三居室做藏宝阁。最令藏家自喜的是,这每件宝物平均收购价不过三千元,而专家给他开出的鉴定证书,每件估价上千万元。且不说这样捡漏的美事不可能让一个人独得,稍懂一点古玉收藏常识便可知,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红山玉器长度不到30厘米。
二曰误入“巧局”型。某日,河北一位老人慕名拜访侯主任。此公当众展示其家藏古玉,其中一件貌似汉代玉枕,长四十多厘米,可见龙凤、狩猎纹等装饰,另有佩饰、手把件等共计二三十件,号称都是战汉商周精品。老人很自豪地说,自己玩古玉二十年有余,藏品几百件,众多专家看后都赞不绝口,这只是一部分。当遭到研究中心行家质疑时,老人愤然离去。不久,老人又运来一箱东西,神秘地对主任说:他买下了一坑的宝贝,有四十多件,龙凤佩、出廊璧、貔貅等种类真不少,而且一共才花了五十万元,捡大便宜了,这可是亲眼所见从地下挖出的,不会错的。可是打开箱子一看,行家们不得不又给老人泼冷水了。这些东西,全是劣质的仿品。先看材质,从商周开始古玉基本都是和田玉,这批玉器却都是廉价的南阳玉;从造型来看,这些玉猪、貔貅形似而神异,虽然模仿了传统的造型,却完全不得神韵。最大破绽是没有包浆。老人竟然反问:什么是包浆?可怜这位退休老工人不仅倾尽家产,还欠了债。
三曰按图索骥型。一年夏天,玉文化研究会来了一家三代,祖孙五人。他们是从贵州熬过四十个小时的长途来到北京。这家人带来了一皮箱藏玉。有玉璧、玉龟,五花八门,一百多件。行家们一过目,就知全是仿品。但这是他们一家人的至爱,是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去县里、市里的古玩店一件一件淘来的。他们是怎样误入歧途的呢?原来,“罪魁祸首”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图录。图录上看不清材质、做工、沁色、包浆,这些都是辨识古玉不可缺少的方面。仅凭图录片面对号入座,实在危险。就拿打孔为例,传统的手工打孔是从两面向中间汇合,会留有台痕,而且孔内的磨痕粗细不均。而这家人藏品上的打孔,明显是用现代工具制作的,孔上的痕迹整齐划一便是破绽。
四曰盲信“行家”型。某富商自己不懂玉,高薪聘请各路专家“长眼”,还开月薪两万元委托某“行家”负责收购。两年花掉近三个亿,搜罗到古玉上千件,从红山到明清,种类齐全。富商买进大方,自称一块“和田籽料”山子摆件花掉一千多万元。在侯主任看来,这块宽有一米、高八九十厘米的所谓和田玉,不过是青海料,市场价几十万元而已;上千件藏玉,也大多是这种鱼目混珠的东西。富商不服,拿出堆满一面墙的古玉证书。原来,这些证书是请“行家”们写的,一共花去一百多万元。收藏本是自娱自乐的事,如此一来,岂不是花钱让别人乐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