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监国鲁王圹志

  【器物名称】监国鲁王圹志

 【材质类别】石碑

  【制作年代】明末清初

  【文物现状】现藏台湾历史博物馆

  【器型规格】长63.5公分;宽47公分;厚5公分

器物简介

  公元1959 年8月22日,台湾军队在中国金门旧金城城东,炸山采石之际,发现古墓一座,便发掘之,而发现一块近于方形的长方石碑,经细详其文字,确定为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圹志。当时一起出土的还有永历通宝、方砖、瓷碗等。金门政务委员会为不使古物流失,当即移交该馆永久典藏。
  圹,墓穴也。《说文解字》:“圹,堑穴也。”《荀子》:“圹,丘垄。”圹志,即墓穴前所立记述墓中人生平事迹的碑志,又称“墓志铭”。《辞海》里关于“墓志铭”的解释是:“葬者虑陵谷变迁,后人不知为谁氏之墓,故为墓志铭而纳之圹中,用正方两石相合,一刻铭,一题死者之姓氏爵里而平放于柩前,使后日有所稽考。志文似传,铭语似诗。惟古之有志者不必有铭;有铭者不必有志。亦有志铭俱备,而系二人所作者。”故圹志亦即墓志。
  此块圹志石材属于玄武岩,横额为“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字,写成二行,以隶书体刻成。志文内容主要记述鲁王出生、薨逝年月,生平事迹概要,以及家属、后代遭遇等,以工整的楷书刻成。大部分字迹均可辨识,唯少数几字漫漶不清。出土时右额已破损,但碑身完好。从这篇圹志可以考订旧史记载上的错误。根据明史记载,监国鲁王是清人入关、明崇祯帝自缢后,张国维等人拥立于绍兴的明朝帝室子孙于抗清失败后,辗转“遁入海上,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心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但是圹志则记载曰:“…鲁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是知清人记载之诬。

碑刻全文

  圹志内文共726字,曰:“监国鲁王讳以海,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于始封先王讳□,为高皇帝第九子,分藩山东兖州府,王其十世孙也。世系详玉牒。王之祖恭王讳坦顾,父肃王讳寿镛,传位第三庶子安王讳以派,王兄也。崇祯十五年冬,虏临兖州,安王及第一子第四弟以洐、第五弟以江,俱同日殉难,山东抚臣奏闻。王以第六庶子母王氏所生,□授镇国将军,部覆应继王位。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四日□封为鲁王。方三月初旬,使臣持节甫出都而京师旋告陷矣,东省驿骚,王遂南迁。弘光帝登极南都,移封王于浙台州府。南中不守,虏骑薄钱塘,□东诸臣竖义旗,□王监国都绍兴,则弘光乙酉闰六月间事也。次年仲夏,浙事中溃,王浮澥入舟山,会闽中舟师在北迎王至中左所,复移师琅琦,附省诸邑屡有克复,虏援大至,复者尽失,王又再抵舟山,躬率水师入姑苏洋迎截虏舟,而浙虏乘机捣□,舟山竟不可援矣。王集余众南来,闻永历皇上正位粤西,喜甚,遂疏谢监国,栖踪浯岛金门城,至丙申徙南澳,居三年,己亥夏,复至金门,计自鲁而浙、而闽、而澳,首尾凡十八年。王间关澥上,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距生万历戊午五月十五日,年才四十有五,痛哉!元妃张氏,兖济宁州张有光长女,原浙之宁波人,兖陷殉节。继妃张氏,亦宁波人,舟山破日,投井而死。有子六,皆庶出,第一子、第三子在兖陷虏,存亡未卜,次子卒于南中,第四子弘槮、 第五子弘□、第六子弘栋,俱在北蒙难。仅存夫人。今晋封次妃陈氏,遗腹八阅月女子三,长为继妃张氏所生,选闽安侯周瑞长男衍昌为仪宾,未□尚二女,俱陈氏出,未字。岛上风鹤,不敢停榇,卜地于金城东门外之□山,穴坐酉向卯,其地前有巨湖,右有石峰,王曾游其地,题汉影云根四字于石。卜葬兹地,王顾而乐可知也,以是。月念三日辛酉,安厝。谨按会典亲藩营葬,奉旨翰林官撰圹志。礼部。圣天子远在滇云,道路阻□末□上,诸文武叙王本末及生薨年月,勒石藏诸圹中,指日中兴,特旨赐諡改葬也,亦定备考订云。永历十六年十二月念二日辽藩率宝靖王宗臣术桂同文武官谨志。”

历史评价

  鲁王圹志,历史文献的价值高过艺术性。鲁王虽是王孙贵胄,却是流亡者的身分,而且他是病弱而亡,不是轰轰烈烈或悲壮的死去。故此圹志的制作大致仅有鸿爪留痕的意思,目的是要替他留下些许生平事实,既无意铺张讲究,也无法铺张讲究,自然也无法以任何艺术形式来包装,只是很朴素的刻字于一块黑石头上,直述亡国王孙的身世结局。虽然如此,但于海角天涯竟有此一代历史实迹,确能令吾人油然而生无限的兴亡感概。
  从文中叙述可知鲁王颠沛流离的一生,其表现的抗清意志及不屈不挠精神,于南明诸王中最令人感佩。所谓“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一句,尤令人低回不已。[1]
  胡适于1959年10月31日为此石碑作了数千字的长跋,高度评价了此碑文的史料学价值,称:“这篇《圹志》可以考正许多旧史的错误。”
    上一篇:天书
    下一篇:花薰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