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如何区别忍冬纹、卷草纹、缠枝纹

  忍冬纹,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忍冬植物为主题。忍冬亦称金银花、二花,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枝叶缠绕,忍历严寒而不凋萎,因而得名。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陶瓷装饰中的忍冬纹通常是一种以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互生于波曲状茎蔓两侧的图案。忍冬纹的出现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始见于魏晋浙江一带的青瓷上,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常与莲瓣纹相配用作主题纹饰。主要表现手法是刻划。


  典型器物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表现风格比较写实。隋代瓷器虽继续采用忍冬纹,但写实性已经减弱,图形和线条较注重概括和单纯。唐代以后,忍冬纹渐被缠枝卷蔓的卷枝纹替代,而忍冬纹的基本形态则被卷叶纹所吸纳和传承。


  卷草纹,又称“卷枝纹”、“卷叶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由忍冬纹发展而来,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构图机理似缠枝纹,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以切圆线为基干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蔓,形成枝蔓缠卷的装饰花纹带。


  卷枝纹与缠枝纹最大的不同在于仅出现枝茎或草蔓,不出现花卉或花果。缠枝纹写实性仍较强,而卷枝纹则更具抽象性。卷草纹与卷叶纹也有细微差异。卷草纹只见茎蔓,不见叶形。卷叶纹则叶形明显,极类忍冬纹。卷枝纹源于忍冬纹,但较之更规范也更细致,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唐五代越窑瓷器上常见此纹,宋代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扒村窑等广泛采用,自元以后盛行于景德镇。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等。


  缠枝纹,一种传统的瓷器装饰纹样,明代或称为“转枝”,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而得名,明清时期尤以盛行。


  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或缠枝花果纹。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均属此类。其中以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枝纹尤为常见,其构图循环往复,变化多端且婉转流畅,节奏明快。


  缠枝纹表现手法有刻划、模印、彩绘等。兴起于宋代,以元、明、清三代尤为盛行,多作主题装饰,也有作辅助纹饰运用者。其中宋耀州窑青瓷的刻划缠枝纹尤显画意生动,手法娴熟。明、清两代还流行一种串枝纹,花枝在缠绕之中呈穿插状态,形态颇似缠枝纹。